吉林省限塑令实施一周年有余。2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吉林长春市绿园区的一家大型外资超市。往日,水果蔬菜摊前随处摆放的手撕袋消失不见,当顾客将选好的水果蔬菜拿到称重处时,工作人员才拿出袋子包装称重。
限塑令下 农贸市场与大型商场现两重天
“一年下来,我们超市塑料袋的销量降低到‘禁塑’前的1/3,许多顾客都是自带‘装备’来购物。”超市副总经理张雪峰说。
记者获悉,2015年1月1日起,吉林省开始禁止生产、销售、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从那时起,类似于张雪峰工作的超市,不管是超市免费提供的手撕袋,还是顾客付费的手提袋,全是聚乳酸全降解食品袋,而且来自吉林省报备信息的可降解塑料袋生产企业。吉林省政协委员卢冶说,“不经意间,发现身边快餐店的塑料餐盘、叉子都已是可降解的了”。
目前,“吉林省已初步形成市场供应主渠道,一线大型连锁超市已与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介绍,全省大型商场不可降解塑料产品替换率达到90%。
然而,记者走访了长春市一家较大的农贸市场和光复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后发现,从顾客手里拎的塑料袋,到摊位上摆放的塑料袋,形形色色,却很难见到标准的可降解塑料袋。“街上每天有骑‘倒骑驴’的小贩来送货,一包塑料袋80个,才4块钱。”街边卖冻梨的一位大娘说的,就是不符合标准的塑料袋。
显然,“限塑令”的实施,在农贸市场、大型商场两重天。吉林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而大环境并未给吉林省“禁塑”提供便利,反而让吉林省面临多重考验。例如,“谈到环保,群众在意识里认可,可在行动上却打了折扣。农贸市场免费提供塑料袋成了习惯,顾客也习惯了这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