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行业洗牌的阵痛之后,皮革服装业3.0的时代悄然来临。尽管迷茫和困惑依然纠缠着全球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前行脚步,但是复苏的躁动还是在悄然孕育。近期记者走访了皮革服装行业,“皮革服装业先于其他行业进入调整,也有希望先于其他行业开始复苏”的呼声已经响起。
我国皮革服装业3.0时代悄然来临
水貂拍卖价格反弹皮革行业底部出现
“整体经济形势企稳需要大宗商品价格筑底反弹,皮革原材料的价格已经回落到1996年的水平,这也意味着‘触底反弹’的曙光已经出现!”近期,在2016浙商资本与发展论坛上发表专题演讲时,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海宁中国皮革城董事长任有法这样强调。
2015年,原油、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滑,而皮革皮草原材料一度也出现了剧烈的波动。2016年春节以后,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暖,皮革、皮草原料市场也出现了价格和销售的反弹。
“这几年皮革原料价格下滑是断崖式的,特别是去年年初购买的水貂皮到年底时跌了差不多一半,很多老板哭都哭不出来。”一位从事水貂服装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家告诉记者。
了解到,由于2014年冬季皮衣、裘皮销售一度十分火爆,部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库存相对较大。加上皮革、裘皮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融资成本相对较高。高库存、高杠杆再加上价格下跌,不少企业在2015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部分企业不得不亏本销售以“断臂求生”。
而今年春节后从丹麦哥本哈根拍卖会出来的消息显然让业界看到了新的希望:和1月份相比,母貂皮的成交价格上升了15%,成交率也接近100%。
另外,由于去年貂皮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暴跌,各地水貂的养殖数量有明显下降,源头上的“产能过剩”出现了有利于市场企稳的自我调节。
为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皮革、裘皮有望进入底部或者说已经接近底部,而原材料止跌意味着行业将触底反弹,有望重新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先于其他行业调整也有望率先走出调整期
“和其他行业相比,皮革服装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的时间相对早一些,经过这几年多来的震荡和调整,新一轮发展的态势已经逐渐明显,我们不妨称之为行业3.0时代。”任有法对记者这样表示。
他告诉记者,皮革服装行业近30年来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转型和发展: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村镇企业的兴起促成了皮革服装行业的第一轮繁荣;第二次则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民营企业暨块状经济的崛起引发了行业的爆发性增长——两次调整的主要特点是体制和机制的变革,是生产力的解放。此后十多年行业的发展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主旋律使得传统的皮革服装行业演变成内涵更为丰富的皮革时尚产业,但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巨变,一次更艰难、更彻底的调整已经到来。
和前两次调整、转型升级时国际经济环境势头较好不同,近年来进入调整的皮革行业面临着国际国内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不仅国际市场需求骤降,而且国内市场也因为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规模以上企业几乎都遭遇了产能过剩、市场滑坡、电商分流、信心受挫等一系列不利因素。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也表示,正因为如此,皮革服装行业的这一轮调整将更为彻底,经历的周期也更长,带来的“阵痛”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