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川市公交公司的301路公交车发生着火事故,遇难人数达到17人,另有32人受伤。虽然这起事故被公安机关初步定性为犯罪案件,但公交车的防火阻燃工作还是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而要为公交车穿上防火的“保护衣”,使用阻燃材料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
阻燃材料:公交车的防火“保护衣”
目前,公交车的阻燃率非常低,一旦发生火灾,非但不能防火,反而加快火势蔓延。一些使用年代长久的公交车,其阻燃性几乎为零。特别是座椅,放热量最大,燃烧起来产生的能量最高;车内的地板也是采用一般的胶板;公交车的顶棚也没有采取阻燃措施。
塑料本性是易燃的,必须改进才能变得难燃,阻燃剂应用的目的就是延缓内饰材料的燃烧速度,进而延迟轰燃的发生。它就像给内饰材料加了一层保护膜,隔绝氧气进而阻断了火焰的进一步蔓延,这样就为乘客在客车发生火灾时提供了更多的逃生时间。实验证明,经过阻燃处理的产品可以使火场逃生的时间延长至原来的10倍,由2分钟延至20分钟,大大增加逃生几率,也为消防人员及时赶赴火场赢得时间。
行业人士说,在常规情况下,公交车的电路、油路故障易引发火灾,可考虑将其邻近材料设计成阻燃材料。“即使发生电路断路、油路泄漏,也可以延缓或者阻止其顷刻燃烧、蔓延,把其控制在局部燃烧,为人员逃生、疏散,为驾乘人员施救赢得时间,减少乘客伤亡。”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需要阻燃处理的应用领域都有非常严格的强制性阻燃标准,要求必须使用阻燃材料,阻燃高分子材料约占到所有高分子材料的8%。但我国阻燃材料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阻燃高分子材料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占比还不到1%。究其原因,要么是各领域的阻燃法规不健全或者没有阻燃法规;要么就是有法规但执法不严,或是阻燃标准偏低,起不到真正的阻燃效果。
作为老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公交车在其中占据着较为核心的位置。小编认为,在公交车辆内部选用阻燃材料,而且不采用燃烧后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