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們從事透明PET薄膜行業(yè)的人來說,不能不了解PET的發(fā)展歷史。跟發(fā)達國家比起來,PET行業(yè)在我國起步得比較晚,生產規(guī)模也遠遠落后于國外的主要生產廠商。
PET塑膠原料的正試出現是在1941年,John Rex Whinfield與James Tennant Dickson和他們在曼徹斯特的Calico Printers' Association工作的職員們一起申請了PET材料的專利。雖然個制備PET的專利是在英國1946年發(fā)表的,在1949年ICI公司才完成中試。但是個建立生產裝置的卻是美國杜邦公司。生產裝置是美國杜邦公司購買專利后在1953年建立的。這宣告了PET實現工業(yè)行生產的時始了。早期的PET生產技術落后,PET幾乎都用于合成纖維,而在我國則俗稱滌綸、的確良。一直到八十年代后,才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研發(fā)出了各種新的種類,成核劑和結晶促進劑。目前PET與PBT一起作為熱塑性聚酯,成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
我國PET的發(fā)展相對比較落后,進入80年代,有了一定的進展,技術有了一定的進步,產量也開始逐步的上升。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商家逐步從國外引進了萬噸~幾十萬噸級先進的PET樹脂合成裝置,從使得PET在質量和產量上都有了長足的進展。根據有關數據統(tǒng)計顯示,1997年我國生產PET切片樹脂174萬噸,其中高粘度包裝用切片樹脂生產能力為22.4萬噸,所以生產PET工程塑料級的樹脂來源充足。由于制備各種混配改性PET塑料的裝置與其他聚合物混配改性用的裝置是通用的,國內混配用擠出機等制造也形成一定規(guī)模,所以未來只要市場一旦開拓,國內PET塑料,透明PET薄膜等的生產也會快速增長。